句子库好词好句内容页

2023木兰诗课件

2023-05-14 14:00:36好词好句

木兰诗课件

1、一个天真活泼的可爱少女

2、小组讨论法,合作探究法。

3、点读注释,理解诗歌大意。

4、小结板书:丰富的人物形象。

5、详略地处理题材,非常恰当。

6、B反映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;

7、双兔为喻风趣亲切赞美谨慎机警

8、感受木兰这一艺术形象的魅力。

9、自主、合作、探究的学习方式。

10、要求缓急得当,读出气势感情。

11、A赞颂劳动人民出生的妇女英雄;

12、引导学生划分这首诗的结构层次。

13、预习后文,准备下节课进行分析。

14、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有怎样的特点?

15、提示记诵的方法,然后分段练习背诵;

16、可汗:kèhán专用名词,不能念kěhàn。

17、年级语文第10课《花木兰》问题训练单

18、创造性复述故事情节,分析人物形象。

19、品味诗歌的传奇美、形象美、语言美;

20、引导学生分析这首诗详略叙述的恰当。

21、自备鞍马,从家出发经黄河到达战地。

22、明确:除“征战沙场”略写外,其余详写。

23、要利用民歌形式上的特点,加快记诵的速度

24、守节情不移()妾不堪驱使()便可白公姥()

25、学生:1、自主完成习题。2、学生小组探讨疑难。

26、出自这首诗歌第三段的成语是(),其意思是()。

27、“昨夜见军帖,可汗大点兵,军书十二卷,卷卷有爷名”,

28、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,准备出征的急切,奔驰征途的思亲。

29、诗篇怎样写出故事的开始?这样写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?

30、了解《木兰诗》有关的文学常识,了解文中出现的修辞手法。

31、要求学生参看注释,阅读诗篇,理解词义、句意、诗篇大意。

32、古代描写战争的诗歌有很多,你能写出几句描写战争的诗歌吗?

33、深刻领会木兰保家卫国的热情,领会“国家兴亡,匹夫有责”。

34、讲述传奇故事。要求:①理清文章脉络②体现主题③详略得当。

35、戎机:rǒng,军事。与“戍”的念shù,当防守讲,形音都不相同。

36、D.形容北方天气的严寒,战斗生活的艰苦,突出主人公的勇敢坚强。

37、金柝:tuò,打更用的梆子。与“析”的念xī。当劈开讲,音义都不相同。

38、依据故事的发生、发展和结束,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?各写出了什么?

39、C.每天夜里站岗放哨,听着打更的声音,受着严寒的袭击,突出北方战场的苦寒。

40、分析第三部分1这一部分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描写木兰朝见天子的情景?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?

41、北魏是鲜卑族人的政权,鲜卑族当时已逐步汉化,所以诗中将皇帝既称“天子”,又称“可汗”。来自句子库 WWW.JUzIKU.net

42、这一部分是吟唱诗歌的人在诗篇故事结束以后的吟唱。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?体现了什么样的感情?

43、前两段是情节的开端,可以读得平缓些。木兰答父问表现了忧国忧家之情,要读深沉些,至“愿为”两句转为坚定。

44、北魏的末期分裂为东魏、西魏,西魏实行府兵制,应征从军的人须自备鞍马、弓箭等物,诗中“东市买骏马”一节即来源于此。

45、引导学生划分这首诗的结构层次:依据故事的发生、发展和结束,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?各写出了什么?概括本诗情节并复述故事。

46、如有学生把这四句诗归入上一部分,理解为木兰自己的话,认为木兰在这以兔自喻当中闪耀着风趣、智慧的光芒,体现了喜悦、自豪的感情,也应予以肯定。

47、第3段第1节写出发前的准备,节奏要加快,力求突出木兰扬鞭策马的英雄形象;第2、3节要用抒情的语气读,节奏变慢,应注意的是,既要抒发主人公的思亲之情,也要表现她的战斗豪情。

48、说明:诗中有多处涉及历史背景,不交代学生不明白;零零碎碎地讲,既费时又可能打断学生的思路,效果不见得好。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。就是借“解题”之名,把这些问题集中起来讲。

49、前面已经说过,初一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第一件事是背诵,而且要当堂背下来,不能留到课后。这首诗尽管长达330字,也要当堂背下来。当堂能背,而且背得准确无误,是教学成功的主要标志。

50、这首诗一般都认为产生在北朝北魏的统治期间(386~557)。北魏(又称“后魏”)曾跟当时北方的柔然族多次交战,诗中提到的“黑山”“燕山”正是作战的地点,在魏太武帝期间战争尤为惨酷,至449年才彻底击败柔然。

51、第6段的基调是热烈、欢快,但节奏有变化:第1节节奏最快,要极力渲染喜庆的气氛;第2节节奏放慢,要表现木兰恢复女儿妆时轻松、喜悦的心情,末句应轻读,为高潮蓄势;第3节再加快节奏,着力表现伙伴的惊奇感。

52、明确:“将军百战死,壮士十年归”两句对偶,又是互文,互相渗透:将士们出征十年,经历过上百次激烈战斗,有的战死沙场,有的凯旋归来;写出战斗之多,时间之长,战况之烈,表明了木兰身经长期激战,英勇善战,凯旋归来。

木兰诗课件(二)

1、第四节:十年征战生活;

2、文章详略安排的巧妙用意。

3、学生:课前做好结构化预习。

4、胡骑:jì,战马,不能念qí。

5、反复烘托思亲情切奔驰遥远征途

6、母问女答表明缘由毅然代父从军

7、年级语文第10课《花木兰》导读单

8、期望学生:借助工具书诠释全诗。

9、那些细节又描写了她的女性心理?

10、民歌中叙事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?

11、鞍鞯:,马鞍下的垫子,不能念助n。

12、年级语文第10课《花木兰》问题测验单

13、你还知道哪些知名女性?与大家交流。

14、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:

15、老师:指导各小组整理、归纳,生成问题。

16、木兰是人人皆知的女英雄,又是普通的女性。

17、机杼() 朔气() 辔头() 可汗()胡骑()

18、背诵诗歌,领会诗歌大意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。

19、第7段是歌者的赞辞,最后一句慢读,使有余韵。

20、讨论:下面对《木兰诗》主题的概括,你认同吗?

21、要一边诵读一边思考,用心领会作者的意图,例如:

22、品味下面诗句,说出句式特点,从诗中找出类似诗句。

23、第一部分(1、2、3段)写出木兰代父从军、踏上征途。

24、这首叙事诗在详略上有什么特点?为什么要这样安排?

25、著我旧时裳:Zhuó,穿。与“著作”中的“著”,念Zhù,

26、期望学生:1、各小组长汇报本组完成情况。2、学生纠错。

27、对诗句“朔气传金柝,寒光照铁衣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:()

28、期望学生:小组成员明确分工,深入讨论,广泛交流,达成共识。

29、课外延伸:学生列举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著名的女英雄并作比较。

30、出示小黑板,引导学生读准上面加点字的音,辨析一些字的形、义。

31、②爷娘闻女来,……;阿姊闻妹来,……;小弟闻姊来,……。(排比句)

32、这一部分前两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什么作用?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?

33、这首诗叙述评略得当。对此单独进行分析,以免影响分析人物形象的集中。

34、老师:1.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,师生共同纠正读音。2、指导朗读诗歌的语气。

35、A.形容北方苦寒,极言战地生活的艰辛,以环境衬托主人公勇敢坚强的性格。

36、这一部分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描写木兰回到家园的情景?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?

37、这一部分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描写木兰回到家园的情景?具有什么样的'表现力量?

38、课前重书上节课的板书)由上节课分析的木兰代父从军,奔驰征途,引到继续分析后文。

39、老师:1、指导学生小组就生成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。2、指导学生展示交流,并作出评价。

40、了解本诗的一些句式,理解掌握互文、排比等修辞手法,并提醒学生在翻译时要注意体现。

41、下列诗句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:()A:万里赴戎机,关山度若飞。B:朔气传金柝,寒光照铁衣。

42、如果有学生把前三段合为一个部分,或把第7段与前两段合为一个部分,也都有道理,应予肯定。

43、你喜欢本文塑造的木兰形象吗?你特别欣赏她的哪一点?请结合诗中描述,用下面句式来发表你的意见。

44、明确:歌颂了木兰的英雄形象,赞美了我国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,表达了古代人民渴望和平安定生活的愿望。

45、检查背诵。在此过程中,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诵读中出现的问题,可以作简要的解释或提示,促使学生加深领悟。

46、分析第四部分。这一部分是吟唱诗歌的人在诗篇故事结束以后的吟唱。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?体现了什么样的感情?

47、如有学生把这四句诗归入上一部分,理解为木兰自己的话,认为木兰在这以兔自喻当中闪耀着风趣、智慧的光芒,体现了喜悦、自豪的感情,也应予以肯定。)

48、教师指出:《木兰诗》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。它叙述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,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。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(板书:木兰)。

49、“东市买骏马,西市买鞍鞯,南市买辔头,北市买长鞭。”、“开我东阁门,坐我西阁床。”、“当窗理云鬓,对镜帖花黄”,这三句运用了同一种修辞手法。你知道是什么吗?

50、明确:“东市买骏马,西市买鞍路,南市买辔头,北市买长鞭”(虚指),运用铺排修辞方法,铺陈地写出木兰连赴东西南北四市,匆忙购置战马鞍具的情景,表现了木兰准备出征的急切操办而又井然有序。

51、先检查学生背诵课文情况,并让两位学生谈自己的背书心得;再分享学生日记中描述的想象故事情节的画面,让学生学习创造性复述,学会在阅读中融入自己的体会,实现个性化阅读;最后,解决本课的问题——“文章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?”

52、能织素,十四学裁衣,十五弹箜篌,十六诵诗书。十七为君妇,心四常苦悲。君既为府吏,守节情不移。鸡鸣入机织,夜夜不得息。三日断五匹,大人故妒嫉嫌迟。非为织布迟,君家妇难为。妾不堪驱使,徒留无所施。便可白公姥,及时相遣归。

木兰诗课件(三)

1、一个勇敢坚强的巾帼英雄

2、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:

3、②描写主人自尊的句子是:

4、多读读这首诗,练习背诵。

5、当写讲,形同而音义不同。

6、策勋十二转,赏赐百千强。

7、议一议(分析木兰形象)。

8、如:一个勤劳纯朴的劳动妇女

9、第一、二节:决定代父从军;

10、塑造这么一个形象的用意何在?

11、分组画女儿妆、巾帼妆的木兰。

12、奔赴前线,十年征战。(略写)

13、期望学生:生成有价值的问题。

14、第七节:比喻作结,解答奥密。

15、概述十年战斗生活和胜利后归来。

16、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:

17、自由地、大声地朗读,要求读准字音。

18、赏析花木兰这一人物形象,探究主题。

19、完成课后练习二的1,三的1、3,四的3。

20、发言的句式:我认为木兰是一个( )的( )。

21、老师: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知识点。

22、诗中那些细节描写了木兰的女英雄形象?

23、以讲述、品味、朗读为主的板块教学模式。

24、金柝()阿姊()燕山()戎机()军帖()

25、“我喜欢木兰,因为她____,你看____。”

26、指定学生朗读第二部分后,引导学生分析这一部分。

27、第四部分(第7段),吟唱诗歌的人用比喻赞美木兰。

28、今天我们的口号是:确立目标,合作探究,挑战成功。

29、这首诗详写什么?略写什么?诗人为什么这样处理题材?

30、C:将军百战死,壮士十年归。D:当窗理云鬓,对镜帖花黄。

31、教师(旁白):现在进入小组展示阶段,各小组代表请上台。

32、讨论:作者七节诗是否平均用笔,哪些详、哪些略?为什么?

33、B.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北方的寒冷气候,衬托战地生活的艰辛。

34、⑶ “当窗”两句,意思是当着窗子,对着镜子,先理云鬓,后贴花黄。

35、第四段前两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什么作用?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?

36、这一部分先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?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?

37、备忘:①旦辞爷娘去,……,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。②东市……,买长鞭。)

38、期望学生:1、小组内讨论用怎样的语气?2、练读诗歌,力求体现诗歌的声韵美。

39、机抒:Zhù,织布梭子。不能念Zhū,左旁偏旁从“木”不能与“抒情”的“抒”相混。

40、拟用问题导入:这首诗流传一千多年,木兰成为世世代代人们所景仰的英雄人物,原因在哪里?(学生自由发言)

41、历史上不独有花木兰这一个巾帼英雄,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让我们仰慕。你还能再举出一些中外历史上巾帼英雄的例子吗?

42、每段试读两三遍后就应试背,并用铅笔将背不出或背错了的字句画出来,提醒自己注意;得到大体成诵,同桌的同学可以相互检查。

43、“可汗大点兵”一节,反映了当时官情紧急,征兵刻不容缓。父女对话至“从此替爷征”便嘎然而止,下面的情节让读者自己去设想。

44、第4段的基调是悲壮,读时头脑里要有“平沙列万幕”的视象,每两句作一气读,速度更慢──须知,十年艰苦作战的种种经历俱在其中。

45、⑵ “开我东阁门”两句,表现木兰对故居的亲切感,意思是,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坐坐,不是开了东阁门而不进去,却转身跑到西阁的床上坐着。

46、要启发学生背诵的自觉要求,这主要依靠教师有表情的示范背诵;如果学生中有人在课前就背了下来,也要请他们作背诵表演,总之,要把课堂上背诵的气氛搞得浓浓的

47、歌者赞辞一节易成诵,可以略而不计,要首先背熟故事本身。诗中叙故事共用13节,课文分为六段,无妨将1、2段及第4、5段分别予以合并,使每段各有3节。如此,一段一段地练习记诵,就会容易得多。

48、购鞍马一节,东南西北跑遍,每处只购一物,不是找麻烦,而是要借此烘托木兰的英雄形象。“旦辞”两节不是单纯地写木兰的思亲之情,要着重理解“但闻”所说的内容,想一想黄河声悲壮、燕山胡骑鸣在英雄心中引起的感情。

49、“出门看伙伴,伙伴皆惊忙:同行十二年,不知木兰是女郎”,表现出伙伴看到“木兰是女郎”时的惊诧和赞叹(板书:伴惊),衬托了木兰在长期从军当中的谨慎和机警。木兰从军的故事也就在喜剧高潮中结束(板书:喜剧高潮结束)。

50、木兰诗》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,选自南朝郭茂倩编的《乐府诗集》(乐府双璧另一:《孔雀东南飞》),属于叙事诗,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、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,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。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。

51、战场生活一节写法特殊。我国古代诗歌中写战争惨酷场面者不少,而此篇独写战场夜景,重在烘托女英雄坚韧不拔的意志。“明堂”一节只写天子,而众臣环列之景已在其中;“可汗问欲”一节有省略,其实是问“愿为尚书郎否’:,这样才能跟下句接通。

52、这一部分以双兔为喻,很有风趣;“双兔傍地走,安能辨我是雄雌”,“我”字,具有代木兰说话的意味,体现了对木兰十分亲切和非常喜爱的感情(板书:双兔为喻风趣亲切),赞美了木兰在从军十二年中未被发现是女郎的谨慎和机警(板书:赞美谨慎机警)。

木兰诗课件(四)

1、指定学生一人朗读全诗。

2、班级:设计者:审核人:

3、老师:指导个别难懂的词句。

4、请一生朗读后概括故事情节。

5、①描写主人聪明能干的句子是:

6、夸张对偶烘托互渗长期激战凯旋

7、夸张衬托功成身退不慕荣华富贵

8、排比铺陈亲欢伴惊喜剧高潮结束

9、排比铺陈匆忙购置急切准备出征

10、掌握积累文言实词、虚词及句式。

11、木兰决定代父从军。(第1、2段合并)

12、默读课文。用4——8字完成每节大意:

13、教师:问题导读单、训练单、拓展单。

14、诗歌传奇美、形象美、语言美的探索。

15、①问女何所思,问女何所忆。(复沓句)

16、板书:得当的详略处理(依据主题需要)

17、翻译下列诗句。万里赴戎机,关山度若飞。

18、背诵并进一步品味这首诗。完成课后练习。

19、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,请按示例各举一例。

20、指定学生朗读第三部分后,引学生分析这一部分。

21、讲以上修辞手段的目的是促进记诵,不宜作发挥。

22、读教学是教师、学生、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。

23、指定学生朗读第一部分后,引导学生分析这一部分。

24、后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?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?

25、根据提纲,找出诗歌原句或用自己的语言品味人物形象。

26、小结板书:独特的语言风格(民歌:反复咏叹、反复铺陈)

27、要求学生参看注释,阅读诗篇,理解词义、句意、诗篇大意

28、第二部分(第4段),写出木兰经过长期激烈战斗胜利凯旋。

29、老师:1、听取组长的汇报。2、抽查。3、指导解决存在问题。

30、明确:1、围绕“木兰是女郎”安排详略,以丰富女英雄形象。

31、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、对偶、夸张、互文等修辞手法。

32、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,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。

33、第三段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?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?

34、这首诗的语言富有民歌特色,刚健明快,引导学生注意朗育和背诵。

35、在教学的拓展延伸环节,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之情,思考自己爱国的方式。

36、这一部分还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?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?

37、突出主题:赞美了木兰的优秀品质;歌颂了“巾帼不让须眉”的爱国爱家之情。

38、这一部分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描写木兰朝见天子的情景?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?

39、作者是刻画她英雄形象笔墨多一点,还是作为一个普通女性写得多一些?为什么要这样写?

40、由此,归纳出木兰的优秀品质:机智勇敢、忠孝两全、勤劳朴实、热爱生活、深明大义、不慕名利等。

41、由穆桂英(有男子刚健的巾帼英雄)、西施(集娇美女儿于一身的美人)形象引入刚柔相济的女子——木兰。(板书课题)

42、木兰诗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,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,代父从军,征战沙场,凯旋回朝,建功受封,辞官还家的故事,充满传奇色彩。

43、这一步关系到学生能否进入诗中的境界,如只视为教学程式,则毫无意义,因此,教师必须在课前作精心准备,反复练习,使自己的诵读具有充分的感染力。

44、这是一首民歌,是人民大众的口头集体创作,经过文人润色后用文字记录下来。民歌是可以歌唱的,这首诗最后四句是歌唱者对诗中主人公木兰的颂赞之辞。

45、⑴ “东市买骏马”四句,意思是紧张地备办鞍马,突出木兰的英雄形象,不是一个市场买一件可需之物。这是民歌叙事的特色,如果只说一处,则淡乎寡味,读几遍就能体味出来。

46、第5段前一节,当由庄严转为热烈,节奏可稍稍加快;后一节是正意所在,要放慢节奏,读得亲切、和悦、朴实,使前后形成对比的色调,力求突出木兰的英雄本色──毫无居功之意。

47、“出门看伙伴,伙伴皆惊忙:同行十二年,不知木兰是女郎”,表现出伙伴看到“木兰是女郎”时的惊诧和赞叹,衬托了木兰在长期从军当中的谨慎和机警。木兰从军的故事也就在喜剧高潮中结束。

48、明确:这一部分以双兔为喻,很有风趣;“双兔傍地走,安能辨我是雄雌”,“我”字,具有代木兰说话的意味,体现了对木兰十分亲切和非常喜爱的感情,赞美了木兰在从军十二年中未被发现是女郎的谨慎和机警。

49、“开我东阁门,坐我西阁床,脱我战时袍,著我旧时裳,当窗理云鬓,对镜帖花黄”,运用排比修辞方法,铺陈地写出木兰一连串富有年轻女性特征的换装梳妆动作,表现出木兰久征胜利归来,恢复女妆,欣喜兴奋的感情。

50、这首诗共14节,除“万里”“爷娘”“开我”三节各有六句而外,其余都是四句一节,一节一节地背,再合节为段,就比较容易成诵。诗中排比句式也不少,又间有顶真(又称联珠,如“归来见天子,天子坐明堂”),指出来也有助记诵。

51、明确:朔气传金柝,寒光照铁衣”,两句对偶:凛冽的北风传送着打更的声音,将士们在军中宿营;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明晃晃的铠甲,哨兵们在深夜值勤;在艰苦环境的烘托中,表现出木兰在战场上的艰苦生活,从而烘托出木兰的勇敢坚强。

52、诗篇由“唧唧复唧唧”引出“木兰当户绢”,表明了木兰织布姑娘的身份。“不闻机杼声,惟闻女叹息”,这组对偶句表现出木兰停机不织,只是连声叹息,自然地引出母亲的发问,木兰的回答(板书:母问女答),富有生活实感,写出了故事的开始。

木兰诗课件(五)

1、表现战争残酷的句子是:

2、红妆:zhuāng,装饰,打扮。

3、交流句式:我发现( )是( )句。

4、燕山:yān,山名,不能念yàn。

5、小组展示讨论结果,师生评价。

6、这首诗安排两个课时进行教学。

7、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?

8、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?用意何在?

9、小组评价:学生评价:老师评价:

10、你认为诗中主人公的性格是怎样的?

11、这是本课的主要环节,教学步骤是:

12、对木兰的描写,哪些详写?哪些略写?

13、小组互动合作,讨论交流,讲解诗意。)

14、学生日记中想象的画面朗读法背诵法讨论法

15、整理预习过程中的疑难和疑问,生成问题。

16、学生:小组代表上黑板讲解本组探讨的答案。

17、故事情节:一代父从军、踏上征途。(详写)

18、木兰功成身退,返回家园。详略叙述的恰当。

19、傍地走:bàng,临近,临沂,此处引申为贴着。

20、齐读课文两遍,第二遍分段朗读并归纳各段大意;

21、指定学生朗读第五部分后,引导学生分析这一部分。

22、指定学生朗读第四部分后,引导学生分析这一部分。

23、木兰的答话表明了什么情况?表现了她的什么特点?

24、请学生举手背诵,并请两位学生介绍自己的背书心得。

25、体会民歌刚健清新的特色,掌握对偶、排比等修辞手法。

26、诗歌怎样写出故事的开始?这样写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?

27、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,感知文意,初步体会诗歌的声韵美。

28、备忘: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不惜笔墨,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)

29、学会诵读和背诵这首古诗,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,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。

30、第三节:准备出征,奔赴战场,第五节:还朝辞官,第六节:还乡团聚)

31、了解诗歌表现的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,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。

32、开头是一幅生动的画面,用的是民歌中起兴的手法;结尾赞美木兰,用的是比喻)

33、第三部分(5、6段),写出木兰,还朝辞官,功成身退,返回家乡,家人团聚。

34、由教学过的现代诗歌,引到将要教学的古代诗歌,引出《木兰诗》(板书诗题)。

35、例:梁红玉击鼓退金兵,穆桂英大破天门阵,红娘子,顾大嫂、孙二娘,扈三娘等。

36、分析这首诗详略叙述的恰当。这首诗详写什么?略写什么?诗人为什么这样处理题材?

37、机抒Zhù(织布梭子)可汗kèhán鞍鞯ānjiān(马鞍下的垫子)辔头Pèi(缰绳)燕山:yān

38、背诵诗歌,研读刻画木兰这一人物形象的重点段落,理解详略得当、繁简相宜的写作妙处。

39、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、对偶、夸张等修的表现力量,培养处理题材和运用修辞方法的能力。

40、故事本身的叙述,在民歌中称“赋”,三者合起来,正是所谓“赋、比、兴”──这一点暂时不必讲给学生听。

41、这首诗详写木兰的从军缘由、行前准备、征途思亲、凯旋辞官、返回家园,略写战场生活、百战情况。所以这样详

42、胡骑jì(战马)戎机róng(军事)朔气Shuò(北方)金柝tuò(打更用的梆子)红妆zhuāng(装饰,打扮)著我旧时裳Zhuó(穿)傍地走bàng(临近,此处引申为贴着)

43、木兰可能实无其人,所以姓花、姓朱、姓魏、姓木兰之说均系猜测或捕风捉影,我们用不着追究。北方民族尚武,女子也不例外,木兰女英雄的形象可能是据此创造出来的。

44、按照段落顺序,依次展示七位学生的日记,并点评其想象的优点,如加入“心事重重”的心理,突出了思念之情,体现了人物品质,运用了对话、动作描写,添加了人物神态等。

45、在内容上,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,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,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。在结构上,详略得当,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。这样根据人物特点、诗篇主题来详略地处理题材,非常恰当。

46、关于对偶,唐以前乃至先秦以前的诗文中已经有之,但不像后来那样有严格要求,诗中的对偶有“朔气”两句、“将军”两句 、“阿爷”两句、“坐我”两句、“脱我”两句、“当窗”两句、“雄兔”两句等。

47、“东市买骏马,西市买鞍路,南市买辔头,北市买长鞭”,运用排比修辞方法,铺陈地写出木兰连赴东西南北四市,匆忙购置战马鞍具的情景,表现了木兰准备出征的急切心情(板书:排比铺陈匆忙购置急切准备出征)。

48、可以分为五个部分。1、2段为第一部分,写出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。第3段为第二部分,写出木兰经过长期激烈战斗胜利凯旋。5、6段为第四部分,写出木兰功成身退,返回家乡。第7段为第五部分,吟唱诗歌的人赞美木兰。

49、① 复沓,如“问女”两句、“女亦”两句以及“旦辞”两节;② 排比,如“东市”一节“爷娘”一节;③ 顶真(联珠),如“军书十二卷,卷卷有爷名”“壮士十年归,归来见天子,天子坐明堂”“出门看火伴,火伴皆惊忙”)

50、“将军百战死,壮士十年归”两句对偶,又是互文,互相渗透(板书;互渗):将士们出征十年,经历过上百次激烈战斗,有的战死沙场,有的凯旋归来;表明了木兰身经长期激战,英勇善战,凯旋归来(板书:长期激战凯旋)。

51、朔气传金柝,寒光照铁衣”,两句对偶(板书:对偶):凛冽的北风传送着打更的声音,将士们在军中宿营;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明晃晃的铠甲,哨兵们在深夜值勤;在艰苦环境的烘托中(板书:烘托),表现出木兰在战场上的艰苦生活。

52、明确:诗篇由“唧唧复唧唧”引出“木兰当户织”,表明了木兰织布姑娘的身份。“不闻机杼声,惟闻女叹息”,这组对偶句表现出木兰停机不织,只是连声叹息,自然地引出母亲的发问,木兰的回答。富有生活实感,写出了故事的开始。表现了木兰的勤劳孝顺。

猜你喜欢